垃圾分類不僅是一項生態工程,其背后更是蘊藏著巨大的市場機遇。
隨著青島市垃圾分類工作的展開,資本也敏銳地嗅觸到商機,垃圾分類不僅是一項生態工程,其背后更是蘊藏著巨大的市場機遇。
發展速度遠超預期
從事前端垃圾分類、收集的企業想要盈利,首先得找到市場的痛點。在我國現階段中,居民垃圾分類要想取得良好效果,垃圾撤桶并點定時投放和配備專職垃圾分類指導員是兩個關鍵環節。垃圾分類指導員可以對居民垃圾分類行為進行有效監督指導,而“撤桶并點定時”可以減少垃圾分類投放點的建設成本和聘用指導員的人力成本。
青島處在垃圾分類的初級階段,許多小區尚未建設規范的四分類點,配備了指導員的垃圾分類點則更加匱乏,因此,這是現階段行業企業主要提供的兩項服務內容。
有關企業負責人都提到了除了政府購買服務以外的商業構想。其中,利用智能垃圾分類設施做商業平臺、打通前端收集與后端處理的產業鏈條是企業選擇的普遍路徑。
“許多智能垃圾分類屋具備了大數據功能,可以分析每戶家庭
每天投放了多少垃圾,什么樣的垃圾多,這些大數據將來都有可能應用到商業開發中。此外,我們構建的網商平臺與小區內的家庭可以形成緊密聯系,未來,也能吸引更多商業資源與平臺進行合作。”有關企業負責人表示。
曾有專家表示,作為一項環保產業,如果對垃圾分類的投放、收集、運輸、處理四個環節進行產業鏈設計和投入,2020年我國垃圾分類市場將釋放出200億元到300億元產能,10年內,產業規模將達到2000億元到3000億元。隨著青島市垃圾分類工作的展開,資本也敏銳地嗅觸到商機,記者觀察到,自去年青島進入“垃圾分類時代”以來,青島地區從事垃圾分類的企業如雨后春筍般涌現。除了本土成立的新興企業,也有深圳、上海等地的公司前來“逐浪”